欢迎访问寿光和信医院!
英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急救热线 : 0536-2156120
咨询热线 : 0536-2235000
欢迎关注
寿光和信医院
官方微信平台
改革亲历者:民营医疗功勋人物——信维亮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9-02-18

 

 

  

  信维亮,男,汉族,1970年生,寿光市化龙镇信桥村人,中共党员。现任寿光和信医院院长,副主任医师,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协会理事会理事,山东省脑血栓协会理事,中国疼痛医学协会委员会委员,曾任寿光市第九届政协委员。2005年,山东省教育厅鉴定通过了信维亮参加的“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中药干预研究”。2007年,参加编著的《老年心理学》出版,骨肉瘤组织中VEGF和BMP-2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转移关系的研究发表在《预防医学论坛》上,《结直肠癌手术前后血清PFE2浓度的临床意义》在《中华肿瘤防治杂志》上发表,在《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上发表根管治疗术致根尖周炎症的治疗体会,在《山东医药》上发表“组织芯片技术与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在大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主编的《实用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治疗学》由济南出版社出版。

  和信医院的前身为“晨鸣职工医院”,实际上就是一个有着13人的卫生室,在企业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被推向市场。2008年4月,医院改制成为股份制医院,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信维亮带领和信医院开启了砥砺奋进的征程。2018年10月10日,医院在独立运作10年之后,有了自己独特的名字,“寿光和信医院”。新的名字,新的起点,不变的改革决心,不改的仁医初心。寿光和信医院继续以她的大医大爱之心,服务百姓,回报社会,为寿光市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增光添彩。

  子承父业行医医疗改制创业

  信维亮出生于化龙镇信桥村的一个医生家庭,由于成长环境的熏陶,信维亮也走上了救死扶伤的道路,成为一名外科医生。1993年,毕业于潍坊医学院临床系的信维亮开始在寿光人民医院进修学习。

  实习期满的信维亮本可留在大医院安稳地发展,但从小在医院生活长大的他,对公立医院的医疗体制太过熟悉,年轻敢闯的信维亮不想被体制所囿,想创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整个经济社会市场化的大环境相适应,中国的医疗部门也经历了众多制度变革。1989年,卫生部、财政部、国家物价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出文件,提出一系列改革医疗服务机构的新政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施承包制。医疗机构同卫生主管部门签订承包合同,确定人员编制、服务质量标准和拨款数量,在完成合同目标的前提下,医疗机构实行自主管理,自主经营,自主支配财物。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标志着医疗服务机构的改革从1989年起正式全面地进入了“自主化”的时期。

  信维亮不但看到了公立医院的局限,也看到了私立医院的将来,中国的医疗体制,必然走向市场化改革之路,而且是有管理的市场化改革。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往往通过行政手段分配,编制内的优质人才板结化严重,不能将社会公益属性做到最大化。作为公立医院的有益补充,民营医院的存在是合理和必要的,关键在于如何加强管理。

  1995年,恰逢晨鸣的陈永兴厂长想发展一下职工医院,信维亮便决定进入晨鸣,从一名普通的外科医生做起,每天都坚持早上六点半到岗,风霜雨雪,雷打不动。

  2002年8月,信维亮开始接手晨鸣医院,9月份正式担任院长职务。自2002到2018,从晨鸣医院到和信医院,作为寿光民营医疗的改革先驱,变的不只是一个名字这么简单。

  信维亮刚接手时的“晨鸣医院”,就只一个小楼带一个小院儿,说是一个大点的卫生室毫不过分。医院要想发展壮大,首先要对得起医院这个名字。于是,信维亮就开始骑着车子在城里到处转悠,想为医院找一个大点的家。

  2003年,“晨鸣医院”东移一个路口,搬到了现在的职工医院的沿街楼上。隔年,医院再次迁址,搬到了老丽都宾馆的楼上,也就是现在的和信医院北院。把一个宾馆楼改造成门诊住院综合楼,全是没学过一天设计的信维亮自己动手设计的。这正是信院长上任后走的第一步,改善医疗环境,而这在后来对和信医院新门诊综合楼进行设计和在医院二期工程建设上,他又将挥洒厚重的一笔。

  当年的一个小小的厂职工医院,能发展为今天集门诊诊治、住院治疗、手术、重症监护、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二级医院,可以说是在改革的路上一步步走过来的。就是在信院长的维持下,用新颖的医疗理念对民营医院进行不断地革新,和信医院的招牌才足够响亮。和信医德之光,可说是维新而亮。

  改善医疗条件打造品牌名院

  创业之初,医院医护力量薄弱,设备短缺,床位不足,百姓大病不敢来,小病不想来,医院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这一形势下,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医院确立了“顶天立地,做好做强,建设现代化百年医院”的发展思路。“顶天”,就是充分发挥民营医院优势,不断引进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在医疗人才和医疗水平上要向国际看齐,与国际接轨。“立地”就是扎根社区,坚定不移地做好社区化卫生服务,建立起惠民医疗服务体系,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做好”就是服务和管理做到最优最好,以“认真、严谨、科学”为院训,为群众提供优质、低廉、方便的医疗服务。“做强”,就是实行差异化、错位化竞争,不与当地大医院争做得最大,而与其争做得最强、最好,走出一条民营医院快速发展之路。

  2008年,医院改制后不久,附近的一所工厂因经营不善而倒闭,信维亮向市政府提议征地筹建新门诊病房综合楼。2009年5月,市政府领导开会讨论医院新门诊综合楼奠基事宜。在“建设现代化百年医院”的发展思路下,信维亮带领医院同仁开启了砥砺奋进的征程。

  一是推进综合服务大楼建设。为改善病人的就医环境,提高医院整体实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医院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的支持,投资2.2亿元,开始筹建16层新门诊病房综合楼,2011年底,大楼投入使用,从硬件改善上打了个“翻身仗”。在此基础上,还注重医院外部环境建设,投资数十万元陆续实施了多项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使患者感到亲切自然,就医环境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二是推进医疗设备高端化建设。医院按照三级医院标准配备了德国西门子1.5T磁共振成像系统、西门子128层e动云螺旋CT、西门子低剂量CT、DSA介入系统、美国贝克曼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一批世界先进的数字化医疗设备,提高了医院对疾病确诊、病理检测的能力;配备了4台救护车,具备紧急救护能力。通过不断对医疗设施进行更新换代及医疗条件改善,为诊断治疗的高效、准确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促进了专业技术水平飞速发展、医疗服务质量的极大提高。

  三是推进医疗环境人性化、数字化、家庭化建设。为满足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医院所有病房设计星级化,独立空间、清洁卫生、温馨舒适,中央空调及冷热水24小时供应,实行人性化服务;构建医院一体化信息资源平台,通过网络技术把数字化医疗设备、医学影像系统和医疗信息系统等门诊、住院各个环节纳入到数字化网络中,实现医院内部信息资源利用、调配和共享;病房还为患者配置了高清数字电视机及网络平板电脑,供患者及家属调节心态。

  新门诊综合楼完全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进行设计,其人性化的合理布局、数字化的科学管理和相关医疗设备的安置全都出自信院长的手笔。

  现今,和信医院正向智能化医院发展,完善胸痛中心、胸痛中心、脑卒中中心、肿瘤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建设,并筹建预防医学、健康医学、营养医学、心理医学、运动医学等科室。2018年5月14日,寿光和信医院与台湾社区医院协会合作签约及血液透析中心揭牌仪式隆重举行,致力打造山东省第一血液透析中心。信院长认为,一家合格的综合性医院,摆在第一位的,当以社会效益为重,完备的医疗科室和精准的医疗设备及专业的医务人员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完善人才建设提高医疗水平

  民营医院的经营之难主要是在人才建设,医院竞争力的核心是医疗质量,医疗质量的关键是学科建设,学科建设的根本就是技术人才。因此,能否建立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从而健全相应的学科,关系到医院经营的成败。

  人才队伍建设一靠吸纳,二靠培养,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需要优厚的待遇、发展的平台和融洽的氛围,三者有机地统一。信维亮院长始终把人才建设的重点放在人才环境建设、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上,为和信医院建设了一支充满活力、技术雄厚、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一是加强现有人才培养。加大在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投入,促进技术骨干快速成才。支持在职人员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积极为人才成长创造条件。加强对新入职员工的军训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新主人翁精神教育以及新员工岗前培训教育,先后组织300多人在陆军第80集团军医院(原八九医院)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培训学习,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和主人翁意识,培养了一支德医双馨的协作团队。对于每个入职和信医院的新员工,院方都会按照精兵强将的标准进行培训,务求三年成才,优胜劣汰。对于全部的在职员工,医院参照西点军校完全进行军事化管理。建立员工进修学习深造机制,组织中级职称人员定期参加省级学术会议,高级职称人员定期参加国家级学术会议,外派医疗人员每年到国内三甲医院进修学习,全面提升医务人员专业水平。每年组织科室业务骨干分别前往台湾地区、日本等地学习考察。2010年至今,先后组织100余人次到访台湾长庚医院、彰滨秀传医院、彰化基督教医院、佛教大林慈济医院等学习先进医疗技术及发展经验,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技能,加强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二是加强人才引进。为了能够尽快全面提升医院的技术实力和竞争力,坚持“科教兴院”,以带动学科发展和提升品牌形象作为引进人才的切入点,积极主动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并不断为人才拓宽发展空间。每年赴各大知名院校招聘专业人才,并与院校建立人才引进渠道,为医院提供优秀人才。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担任医院名誉主任和教授,指导医院的科研与临床。目前已配备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高级护理、护师等高级医疗护理技术人员300多名,组成了支撑医院发展的医疗团队。

  三是与高端医疗机构全方位合作。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解放军第960医院成立合作医院,并与北京301医院、武警总医院、海军总医院、空军总医院实施远程会诊诊疗系统。通过与合作医院各学科带头人的临床带教、手术示范、病历讨论、学术讲座、技术培训等形式,使医院的技术力量和业务水平不断提升。

  四是加强人才管理工作,促进人才发挥作用。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质量的主要途径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调动积极性的主要措施是岗位激励,岗位激励的主要手段是薪酬制度。和信医院实行人才培养与薪酬挂钩机制,建立激励与约束结合的管理机制,严格培养优秀人才,调动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稳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公开、透明、合理的医院绩效考核系统,从制度上全面保障医院人才梯队建设,做到了医院的发展与个人的成功相结合。

  和信医院在培养、引进人才和升级设备的同时还不断完善医院治理结构,明确职能,规范运作。在信院长的推动下,和信医院科学划分了医院管理职能,明确了各自的权限职责,规范了决策管理程序,建立起了责权分明、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运作机制,严格按程序办事。医院又建立健全了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各项工作,使医院做到“用制度管理,按标准做事”。在此基础上,和信医院坚持实行管理人员的“聘任制”,建立公开、透明、严格的目标管理考评体系,推行首位优先提拔制和末位淘汰制,使能者上、平着让、庸者下,优胜劣汰,动态管理,塑造政治强、业务精、讲团结、有奉献精神的医疗队伍。

  打造专业服务改善医疗质量

  专业的医术能力和先进的医疗设备才能做到医疗手术的零差错,而这也是一所医院医疗水平的最高体现。高尚的医务道德和体贴的医疗服务才能打造医患之间的零距离,这正是医院社会公益属性的根本价值。严格的医护管理和透明的医疗体制才能实现医院管理的零死角,此方是医院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

  手术的零差错,服务的零距离,管理的零死角,这正是信院长主持民营医疗企业的行医之道。

  为满足广大群众医疗需求,医院积极推行亲情化、精准化、特色化服务,探索寓管理于服务的医疗工作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的优质服务水平。

  一是开展亲情化服务。从解决弱势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入手,医院坚持开展惠民医疗服务,建立长效服务机制,提供优质、低廉、方便的医疗服务,打造人性化医院,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始终把追求过硬的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作为发展的永恒主题,把“用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疗效”作为每位临床医务人员最基本的服务准则,以病人满意为目标,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将《医务人员道德规范》作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项目,让医务人员带着感情做工作,视病人如亲人,不收病人礼品和红包,确保病人在医院舒心、放心、安心。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站进村入户便民、利民。实行24小时应诊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家庭病床、护理服务等。建立健康档案,对每一位来院检查的人员,建立个人信息动态档案,并在服务系统中予以共享,减少再就医程序,做好定期回访。对检查过程中指标存在异常的人员,通过电话、信息等方式,定期回访、提醒,提供医疗知识的指导。对各种慢性病实行专人分工负责制,确保一对一精细化服务。定期举行健康义诊活动,对参与体检者进行详细检查并开出健康保健处方。

  二是开展精准化服务。医院在做实基层工作的同时,对特需人群、中高端人士,着力搞好做强、做专服务。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常年坐诊,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专业服务,提高了整体诊断水平。同时,围绕脑血管病、糖尿病、肛肠病等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方面不断引进新技术,提高病人的认可度。大力开展远程会诊服务,针对医疗领域稀缺的专家资源大多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少数大城市的大医院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大部分需要专家服务的患者由于经济能力、时间成本而得不到顶级专家的及时服务的实际情况,医院通过远程会诊,让病人以最简单、最快捷、最廉价的方式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及时的问题。围绕患者需求,在“好”字上做好文章,在“细”字上做好服务,对确需转院的患者,积极帮助联系上级医院,让患者省心、省力,做好跟踪服务。在细心上下功夫,在细节上做好服务,医院开展了全天导诊,为到门诊输液及住院病人递上一杯热水,一声温暖的问候,在天凉时给输液椅加上一方坐垫,陪同患者去洗手间,对抢救患者全程陪同检查及处置,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主动推上轮椅,帮年老年患者楼上楼下取药、交款,与患者谈心使患者树立起治病的信心,搀扶行动不便的患者上楼下楼等等,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

  三是开展特色化服务。根据病人身体情况,专门营养师配好每日营养餐,绿色有机,安全卫生。医院:配备了心理咨询师,全程参与患者医疗康复,帮助患者以积极心态战胜疾病。不定期开展诊疗宣教等活动,深入市老年大学、中小企业等单位对一些多发病、常见病、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等进行通俗易懂的健康宣教,提高了市民的预防保健意识。

  与打造社会公认品牌医院一脉相承的,还有医院在社会公益方面进行的不懈努力。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向全社会诠释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道理。

  今年6月初,医院出重资建设了孔子学堂。通过讲道诵读、德行礼仪、道德讲堂、家风建设等系列课程,开展“诵读经典做有根人”、“传承美德做现代君子”等创意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领人人参与,快乐实践体验,有效传播孔子“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精髓,让其成为植根于每位员工内心的文化信仰,在学习传统文化中营造仁爱氛围。

  和信医院建立了长期化、常态化的公益活动机制,定期开展中大型专项义诊活动,购买体检车,走进乡镇免费为群众健康查体;联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举行大型义诊活动,每年为300多人次眼科疾病患者诊断病症,免费为50名白内障患者解除了痛苦;每年资助5名寿光籍家庭经济贫困的医学大学生读完大学及研究生,并鼓励他们利用寒暑假以社会实践方式参与到医院的工作中来,接受各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指导和培训。

  面对寿光几十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医院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组织职工第一时间加入到抗洪救灾队伍中。医护人员和救护车24小时坚守一线,并自发捐款捐物,真情援手、赤心救助,帮扶受灾群众渡过难关、早日恢复生产、重建美好家园,充分展现了对大医精诚、积德行善等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革新医疗理念打造百年名院

  2013年3月,和信医院通过二级医院审批,顺利晋级。近年来,和信医院紧紧抓住国家支持社会办医的有利机遇,通过加强硬件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提升管理水平等,科学定位、精心规划,实现了医院的快速全面发展,是目前国内最具发展潜力的股份制民营医院之一,对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促进人民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小在医院长大,后来又从事医务工作,近半个世纪都在和医疗打交道,信维亮深深地意识到,医疗体系的完善,最难的还是医疗观念上的改革。

  医生最难的不是治病,而是治人。病人生病,治病救人,听起来是一回事,其实不然。救急病、重病的人难,救没病的人更难。人总会得病,所谓救没病的人,就是预防在先,保持膳食营养,保证生活健康。

  在日本,80岁之前都是健康的社会正常人;而在中国,60岁左右已是高危群体,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发作率极高。一些其他的病症也在逐渐走向低龄化,病因出在病人上,社会医疗的完善还是应该从源头做起,改变人们的医疗观念,预防投资,胜过应急投医。

  为了改变人们的医疗观念,普及医疗知识,和信医院购进了移动体检车,配合民政局的慈善机构,将医疗服务从门诊医院辐射到社区乡镇,为老百姓免费查体,并推广专业的医疗知识。信院长认为,身为医者,在手术台上救死扶伤只是其次,到社会基层悬壶济世才是要义。

  富有创新意识和改革魄力的信维亮院长正着手将和信医院推向医养无缝对接式的全方位医疗改革,即打造康复和疗养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医养结合,康养一体”型病院,实现医疗养生养老联盟,把康复服务纳入到保健、诊断、治疗系列医疗服务中,从而形成“保健-诊断-治疗-康复”一体的人性化医疗服务链条。和信医院会提供健康体检、亚健康评估、慢病干预、家庭医疗等多维度健康管理,从门诊、急救,到住院、手术、失能老人医护、临床慢病养护及后期康复,形成一系列配套成龙的复合型全新服务体系。

  今年和信医院的发展又将迈出一步。理念超前而又着眼未来的信院长正着手准备和信医院的二期工程建设。占地11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采用天井单元结构的新门诊大楼,集健康中心、肾透析中心、肿瘤中心于一体,结合预防医学、营养医学、心理医学、运动医学,从早期诊断筛查,到最后精准治疗,全心全力为病人服务,打造山东省高级医疗中心。

  改革开放四十年,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一个只有13人的晨鸣集团职工医院,在企业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被推向市场。新世纪初,医院重组并迁址到建新街的一幢旧式小楼,掀开了创业的篇章。后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医院与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脱离,改制成为股份制医院,开启了砥砺奋进的征程。2018年,医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员工650余人、床位700张的综合性二级医院,规模、环境、文化、发展等综合排名进入全国民营医院前十强。

  面对新时代,紧跟新要求,医院提出了品牌化、数字化、特色化的发展理念,并在独立运作10年之后,有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名字,“寿光和信医院”。从一个小小的厂卫生室,发展到今天的二级综合医院,和信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信维亮的苦心维持和创新开拓。生在行医世家的信维亮,求学时见证了公立医院的变化,创业后又主导了民营医院的改革,社会医疗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医者仁术,更需要智者慧心。信维亮就是这样一位智慧仁医。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