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日-8月7日是第29个世界母乳喂养周,主题是:“支持母乳喂养,守护健康地球”,倡导和推进全社会支持母乳喂养,保障儿童健康,同时减少母乳代用品的消费和使用,从而减少相关生产和消费环节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相关指南推荐:
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满6月龄起添加辅食;
7-24月龄婴幼儿应继续母乳喂养,并可持续到2岁或以上。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介绍:
一、母乳喂养的准备
二、母乳喂养的方法
三、母乳喂养常见问题解答
四、母乳喂养误区
一、母乳喂养的准备
1、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2、妊娠7个月开始用温开水清洗乳房,增加乳房的血液循环,促进乳腺发育。
3、乳头扁平、凹陷者在门诊医生、助产士指导下进行牵拉吸引练习。
4、分娩后乳头凹陷仍未纠正者,可用乳头罩帮助宝宝吸吮。
5、乳房充盈而胀垂者可用尺寸适宜的乳罩帮助支持托起乳房。
二、母乳喂养的方法
1、姿势
三、母乳喂养常见问题解答
1、怎么知道宝宝饿了?
宝宝会通过一些信号告诉妈妈我饿了,妈妈们要及时捕捉这些信号,满足宝宝的需求。
大多数宝宝饥饿时的哭声响亮而急迫,含到乳头即迫不急待的吸吮并很快停止哭泣。
2、怎么判断宝宝吃饱了?
宝宝吃完奶后自动吐出奶头,宝宝的表情满足。
3、母乳不足有哪些表现?
每天哺乳少于8次;哺乳时不能听见婴儿吞咽声,宝宝吃一阵后仍然吵闹,不能安静并用力吸吮;宝宝仍会将乳头含在嘴里,不舍得吐出;宝宝吃一侧乳头时另一侧没有充分的分泌乳汁的表现;哺乳后婴儿不能安睡或小睡即又哭闹不安,饥饿表现明显;婴儿第10天不能恢复出生时体重,婴儿第10天后体重增长每天少于30~40克。
4、如何判断奶水是否充足?
一看精神,二看大小便,三看体重增长。孩子吃奶后有满足感,或者开心玩耍或者酣然入睡;24小时至少小便6次~8次,排大便 2~5 次,奶量不足的婴儿,尿浓味重色深;检查孩子体重增长情况是最可靠的指征,出生后6个月内,体重平均每月增长0.6kg,在头4-6个月时体重达到出生体重的2倍。后6个月,体重平均每月增长0.5kg,在1岁时体重达到或超过出生体重的3倍。
5、妈妈多喝鱼、肉汤能增加乳汁分泌吗?
增加汤水的摄入对增加乳汁分泌很有帮助,哺乳期喝水喝粥都可以下奶,肉汤、鱼汤、排骨汤、猪蹄汤里脂肪含量比较高,喝多了宝宝拉肚子,妈妈变胖不说,还可能会堵奶,严重时可引发乳腺炎。
6、喂奶后怎样拍嗝?
喂奶后将宝宝轻轻竖抱趴在抱者左肩上或横抱宝宝,以空心掌一下一下有节奏地在宝宝背部从腰部以上的部份往上轻拍(不要太轻,有一定力度)。
7、乳房胀痛怎么办?
宝宝吃饱后要排空乳汁;在宝宝有能力吸吮时、要频繁哺乳;宝宝不饿时、可将奶挤出来;佩戴合适的胸罩以不阻碍局部血液循环。
四、母乳喂养常见误区
1、哺乳会导致乳房下垂
研究证明,母乳喂养不会对妈妈的胸型和大小产生不良影响, 妈妈觉得断奶后乳房下垂,其实是孕期激素使乳房充盈变大,产后激素撤退导致的,这和产后是否哺乳无关。产后正确的母乳喂养不仅不会让乳房变形,相反还能有效助力新妈的产后恢复,更有利于降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率。
2、宝宝饿得快是因为吃不饱。
孩子哭闹,睡不好,烦躁,旁人就会提醒你说“是不是奶水少没吃饱?”于是你就开始怀疑自己奶水不够。事实上,产后刚刚分泌的初乳量很少,刚出生的宝宝胃只有一颗樱桃大小,容量只有几毫升,所以每次只要吃进去一点奶水就够了,所以小月龄宝宝吃奶的间隔时间短,次数多。随着宝宝的胃一点点变大,胃口也逐渐增大,同时妈妈的奶水自然过渡为成熟乳,奶量随之增加,以满足宝宝的生长所需。你看,两个人配合是多么默契呀!随着月龄的增加,宝宝喝奶的次数会减少,但每次喝奶的时间会延长,每顿奶量也会随之增加。
3、6个月后的母乳没有营养?
6 个月之后,单纯吃奶已经不能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要开始吃辅食了。但这不是说6个月之后母乳就没有营养了。母乳的成分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宝宝的营养需求来调整。
4、乳房小奶水就少。
乳房小只能说明乳房内的脂肪量少,而乳腺才是乳汁分泌的基础,和乳房的大小没啥关系。
5、感冒期间不能喂母乳。
感冒是可以继续喂母乳的,但要注意喂前先洗手,戴上口罩再给宝宝喂奶。 此外,感冒用药一定要遵循专业医生或者药师的指导,医生会给哺乳期妈妈开可以在哺乳期用的药物。
6、月经期间母乳没有营养。
在月经期间,母乳的“质”不会变,“量”可能会受到影响,这更需要宝妈多补充水分,让宝宝多吸吮,增加哺乳次数,刺激乳汁分泌,以恢复奶量。
7、按书养,过于依赖标准。
有些新手妈妈带娃因为经验不足,所以常会查阅相关育儿知识,一旦发现自身情况和书上说的有点不一样就心急如焚。其实书上写的是统计很多孩子之后得出的平均数据,有偏差也是正常的,建议妈妈们顺其自然,不要过于焦虑。实在担心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咨询专业人士。
据有关调查显示,中国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不足3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母乳喂养,从来就不是妈妈一个人的责任,它需要爸爸的体贴与陪伴,需要家人正确的理解与关怀,需要全社会的鼓励与支持。
和信医院营养科免费为孕妇、哺乳期妈妈提供营养指导并制定个体化食谱。
门诊地点:二楼营养科门诊 咨询电话:2235098
投稿人:营养科 孙玉红
图文编辑: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