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寿光和信医院!
英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急救热线 : 0536-2156120
咨询热线 : 0536-2235000
欢迎关注
寿光和信医院
官方微信平台
栏目导航

LANMU DAOHANG

医疗动态之增强扫描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12-25

 

  

  什么是增强扫描:

  某种影像检查平扫做完后,根据病情需要,有些还要做增强检查,即向血管注射一种药物然后再扫描。对比剂注入静脉后随血液分布到人体各正常或异常组织内,而形成对比。各种组织的血液供应量和来源不同,因而对比剂的分布、增强时间和清除速度有差别。

  为什么要进行增强扫描呢?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平扫发现病变,但需要进一步观察病灶边缘、内部结构、血供情况、与邻近正常组织的关系等具有诊断意义的影像表现,以确定病变的种类或具体疾病;

  2、某些器官(例如颅脑)的病变种类较多,且良、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差别很大,但平扫时影像表现往往相仿,鉴别困难;二者增强后的影像表现会出现差异,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3、肿瘤性病变平扫时界限不清,与周围的水肿、炎症、手术或放疗后病变的边界经常不能分辨,因而难以明确肿瘤的侵袭范围和治疗效果;增强扫描后肿瘤病变与其他病变强化表现不同,从而能清楚显示其形态、大小和范围;

  4、血管性病变,需要行头颅及全身血管造影检查;对比剂随血流充盈血管,能够更加清晰的显示正常血管及异常病变血管。

  5、平扫未见明显异常,但医生或其他检查高度怀疑有病变时。

  对比剂的安全性问题:

  1、碘制剂(CT使用的对比剂)

  当对比剂(特别是碘制剂)注入到血管内,可以出现各种不良或过敏反应,例如DSA的血管造影、CT增强扫描、CT血管造影等。轻者出现各种轻微过敏反应症状,如皮肤搔痒、皮肤寻麻疹、打喷嚏、头痛、恶心、呕吐、喉头水肿,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也有出现不典型的表现,例如腹痛。因此,用药前要求做碘过敏试验。据统计报道,使用碘制剂血管内注射发生过敏反应几率为3-10%;一般在用药后10秒钟至20分钟出现症状。与对比剂有关的死亡率为1/205000次检查(主要是血管内给药)。另外,局部注射区域可有药物刺激或外渗造成的短时性的疼痛(局部反应:静脉炎,外用硫酸镁热敷治疗)。

  近些年来,提倡使用非离子型碘制剂,这样可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几率,但费用相对较高。这里特别提醒病人要及时地向医生提供自己有无药物过敏史、是否为过敏体质,以便提早引以注意。

  另一个方面的副作用是碘制剂的肾脏毒性作用。对于有严重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对比剂,否则有可能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2、钆制剂(磁共振使用的对比剂)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离子型非特异性细胞外液对比剂,即Gd-DTPA,中文名为钆喷酸葡甲胺盐。Gd-DTPA的临床应用常规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1mmol,FDA最大允许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3mmol。钆制剂与CT碘制剂不同,是顺磁性药物,而且其各自的增强原理也不同。MR对比剂极少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Gd-DTPA是相对安全的对比剂,按照常规应用剂量其安全系数(半数致死量/有效剂量)高达200,而碘对比剂的安全系数则为8-10。Gd-DTPA的副作用发生率很低,文献报道为1.5%-2.5%,多表现为头晕、一过性头痛、恶心呕吐、皮疹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极低,约为1-2/百万;出现严重反应者多原有呼吸系统疾病或过敏病史。关于Gd-DTPA副作用的发生机理仍不清楚。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主要与钆剂本身的化学毒性有关。Gd-DTPA副作用的高危因素及其副作用的预防和处理均与水溶性含碘对比剂相仿。

  应用20多年后,国内2006年仅报道1例因注射MR对比剂而过敏死亡的病例。另外,对于肾脏的毒性作用也较轻。因此临床应用中不需要做过敏试验。尽管如此,若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病人,也应提早告知医生。

  美国FDA于2007年5月在网站发出通告,要求企业对所有含钆磁共振成像对比剂加入一个新的黑框警告。警告有严重肾功能不全者使用后可能会出现一种新的疾病,即肾源性全身纤维化或称肾源性纤维化皮肤病。其机理不十分清楚,但仍认为与肾损害有关。

  关于使用对比剂家属签字

  关于家属签字,这是履行医疗程序的要求,家属不必紧张,但如果病人是过敏体质或肾功能问题要及早提出。当使用对比剂中发生过敏反应(主要是碘制剂)时,现场都有处理应急药物,有专门护士负责。对比剂迟发反应也有发生,也就是过敏反应不是当时发作,而是检查后数小时,或病人回家后出现,一旦出现上述的过敏表现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要延误。

  

  • 附件下载: